飛機分解組裝是縮短飛機制造周期、降低制造成本、保障制造質量的關鍵環節。直到20世紀末,我國飛機裝配技術整體上仍較落后。當時的飛機裝配,基本上完全依賴工人的肉眼觀察和純手工操作,自動化水平低,質量難以控制,問題不可溯源,裝配效率低,嚴重影響了飛機的性能和使用壽命。
中國也嘗試過引進、改造、升級的方法來改變窘境,但難以突破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?!罢嬲暮诵募夹g是買不來的,中國人必須自己干。”浙江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、飛機裝配創新團隊負責人柯映林教授說。飛機裝配創新團隊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,從航空制造加工工藝基礎研究轉向飛機分解組裝工程關鍵技術攻關。依靠跨學科、跨領域的科學研究,團隊攻克了裝配連接失效、制孔失準、定位變形三大技術難題,成功研制了動態成組定位系統、移動機器人制孔系統、環形軌道制孔系統、5+X軸專用機床制孔系統、臥式雙機聯合鉆鉚機等全產權、全配套的飛機自動化裝配原創裝備,為運—20、殲—20、運—9等9個重點型號飛機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產提供了工藝、技術、裝備及系統的重要支撐。
技術國產化,創新是關鍵。自動鉆鉚機是功能集成度和技術復雜度極高的航空制造工藝裝備。相較于同類產品,浙大研制的臥式雙機聯合鉆鉚機僅釘頭的齊平度就從0.05毫米提高到0.02毫米?!斑@項技術的核心是在制孔、锪窩、檢測、送釘、注膠、插釘、壓鉚等飛機壁板裝配的工藝過程中全部實現自動化,故障率小于1‰,其中鉆鉚機的原創設計是贏得國際競爭對手尊重和贊譽的殺手锏!”伴隨著團隊成長的浙大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陳子辰教授說。